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干部工作纪实:扎根基层的奉献者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有这样一群基层干部,他们常年扎根偏远山区,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他们的故事令人动容,但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同样值得关注。

交通不便与资源匮乏是喜德县干部面临的首要难题。地处大凉山腹地,许多村寨至今未通硬化路,雨季塌方频发。干部下乡常常需要徒步数小时,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更是捉襟见肘。这种环境下,如何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成为考验干部执行力的关键。

语言文化障碍构成另一重挑战。当地彝族群众占比超过90%,部分老年群众仍习惯使用彝语交流。干部们不仅要掌握双语沟通技巧,更要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有干部回忆,最初走访时因不了解火塘文化险些造成误会,后来通过参加彝族年节、学习传统礼仪才逐步打开群众心扉。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难点。虽然通过发展花椒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实现了脱贫摘帽,但如何避免返贫、培育长效机制仍需探索。有村民反映,去年花椒价格波动导致收入锐减,暴露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弱的短板。这要求干部既要懂政策,又要掌握市场规律,成为多面手。

人才留任困境同样不容忽视。艰苦的工作环境、繁重的任务压力,使得部分年轻干部产生动摇。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坦言,最困难时连续三个月没回家,孩子生病只能通过视频关心。如何完善激励机制,让干部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是组织部门正在着力解决的课题。

尽管困难重重,喜德县干部仍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中有人放弃城市高薪工作返乡建设,有人自学农业技术指导生产,更有人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扶贫路上。这种奉献精神,正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财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