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副县长王玉:扶贫路上的实干家与领路人

在凉山州喜德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副县长王玉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诠释担当。这位扶贫路上的领路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干部的奉献篇章。

从城市到山区的转身

王玉从条件优越的城市主动请缨来到喜德县,面对当地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她带领团队走遍全县23个贫困村。在走访中发现,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产业扶贫项目推进缓慢。为此,她创新推出夜校+田间课堂模式,既传授种植技术,更转变群众观念。

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喜德县高海拔山区适合种植中药材,但存在技术不足、销路不畅的瓶颈。王玉引入农业专家团队,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万亩中药材基地。针对交通制约,她协调建设冷链物流中心,确保农产品新鲜出山。如今,喜德县的当归、党参已成为特色品牌,带动5000余户群众增收。

教育扶贫的长远布局

在走访中发现,当地辍学率居高不下。王玉推动实施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贫困生档案,联系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她特别关注女童教育问题,设立专项助学基金,三年来帮助3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脱贫摘帽后,王玉又将目光投向乡村振兴。她主导编制《喜德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旅融合项目落地。在鲁基乡试点建设的彝寨民宿群,既保留传统文化,又带来旅游收益,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如今,喜德县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这位女县长的足迹。王玉用钉钉子精神,把扶贫政策落实到每户家庭,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扶贫,需要俯下身子的诚意,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