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碧凉山州喜德县: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陈海碧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脱贫攻坚的重任。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扶贫干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也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扶贫工作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扶贫工作最直接的困难在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陈海碧带领团队走村入户时,常常要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偏远的村寨。面对这样的困境,她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建立扶贫联络点的方式,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但如何选择适合当地的产业项目是个难题。陈海碧深入调研后发现,喜德县虽然耕地有限,但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特色种植业。她积极引进专家指导,推动当地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并帮助村民建立产销对接渠道。在她的努力下,多个贫困村实现了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扶贫更要扶志,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同样重要。陈海碧在工作中发现,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为此,她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树立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内生动力。她常说:扶贫不是给钱给物那么简单,关键是要让群众掌握脱贫的本领。

在喜德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陈海碧这样的基层干部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再艰巨的扶贫任务也能完成。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基层工作者,撑起了脱贫攻坚战的坚实脊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