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村务监督工作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地区特色。随着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喜德县各村寨逐步建立起规范化的监督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监督意识与能力建设是当前村务监督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部分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对自身职责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和政策法规知识。喜德县通过定期举办双语培训(彝汉双语)提升监督能力,但培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仍需加强。如何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成为提升监督效能的关键。
监督方式创新方面,喜德县探索出阳光村务公示栏与移动端结合的新型监督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特别是老年群体对数字化监督方式的适应度较低,这就要求监督工作必须兼顾传统与创新,在保留火塘会议等民族特色监督形式的同时,逐步推进数字化建设。
民族地区特殊性给监督工作带来独特挑战。喜德县作为彝族聚居区,传统习惯法与现行制度的衔接需要特别关注。一些村寨存在重人情轻制度的现象,监督工作容易受到宗族因素影响。为此,当地正在尝试将彝族德古调解文化与现代监督制度相结合,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的平衡点。
监督结果运用机制有待完善。虽然建立了问题反馈渠道,但对整改落实的跟踪问效还不够到位。喜德县部分村寨开始试行监督积分制,将监督成效与村级考核挂钩,这一做法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喜德县的实践表明,民族地区村务监督工作必须立足实际,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监督队伍专业化、监督方式多元化、监督过程透明化等问题,真正发挥村务监督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