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喜德县潘四娃:大山深处的致富带头人

在四川凉山州喜德县的崇山峻岭间,潘四娃的名字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这位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用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却也面临着山区产业发展的普遍困境。

交通闭塞与产业选择的矛盾始终是制约喜德县发展的首要难题。潘四娃最初尝试种植传统农作物,但崎岖的山路让新鲜果蔬难以外运。经过多次考察,他将目光转向耐储存的中药材种植,带领村民在海拔2000多米的坡地上开辟出300亩滇重楼基地。这种靠山吃山的转型,既解决了运输难题,又让土地产出效益提升5倍有余。

技术短板与现代化农业的鸿沟是潘四娃遇到的第二道坎。面对村民对新技术的不信任,他自费赴省农科院学习,在县农业局支持下建成首个标准化育苗大棚。如今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定期培训让200余户农民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产品远销云南、贵州等地。

市场波动与产业链单一的隐忧始终萦绕在这位带头人心中。为降低风险,潘四娃近年推动建立农产品加工车间,将中药材初加工后再出售,并尝试发展高山生态养殖。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使村民年均收入从2016年的不足3000元提升至现今的1.2万元。

站在新修通的村公路上,潘四娃常对乡亲们说:大山困不住想飞的心。如今喜德县的山货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山区县,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潘四娃这样的新农人。他们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径,绿水青山真的能变成金山银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