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干部张拉刚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更折射出脱贫攻坚战中的现实挑战。
扶贫工作的复杂性是张拉刚面临的首要难题。喜德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当地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张拉刚深入村寨调研后发现,简单的物质帮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创新性地提出产业+教育双轮驱动模式,既发展特色种植业,又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培养。
群众观念的转变是扶贫路上的另一道难关。面对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张拉刚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带头示范。他组织村民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用事实改变观念;建立合作社让村民尝到甜头,逐步激发内生动力。这种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做法,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
资源整合的困境也考验着这位基层干部。张拉刚多方奔走,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他推动建立了政府+企业+农户的三方合作机制,解决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关键问题。特别是在特色农产品销售方面,他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张拉刚的故事告诉我们,脱贫攻坚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像他这样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干部。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喜德县的变化证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科学的方法,再艰巨的扶贫任务也能完成。
如今,喜德县的贫困村已全部摘帽,但张拉刚的脚步并未停歇。他正带领乡亲们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奉献。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