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州喜德县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始终是学生面临的难点。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基础写作能力,但在考场作文中难以突破中等分数瓶颈,这反映出当地作文教学中存在若干典型问题。
素材积累不足是制约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喜德县学生受地域条件限制,课外阅读量普遍偏少,导致写作时出现无米下锅的困境。建议学生建立分类素材本,将彝族文化、脱贫攻坚等本土特色素材系统整理,同时通过《凉山日报》等地方媒体积累时事案例。教师可定期开展素材分享会,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结构逻辑混乱是另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学生作文存在段落衔接生硬、论证缺乏层次的情况。高分范文显示,采用起承转合的传统结构或论点-论据-升华的议论文框架效果更佳。例如描写喜德县乡村振兴的作文,可以从具体事例切入,进而分析政策影响,最后上升到时代精神层面。
语言表达平庸也直接影响作文得分。部分学生习惯使用套路化表达,缺乏个性化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模仿《昭觉县志》等地方文献的质朴文风,在保持语言规范的同时,适当运用彝族谚语等特色表达。描写则要避免空泛抒情,学会通过细节展现情感。
喜德县高中语文教研组近年整理的《考场作文评分细则》强调,优秀作文应当兼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学生可以多关注本地正在发生的变革,如教育扶贫带来的校园变化,将这些鲜活素材转化为作文中的生动案例。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堆砌辞藻,保持情感的真实性。
提升作文水平需要师生共同发力。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制定阶梯式训练方案,从片段写作到完整作文循序渐进。学生则要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通过反复打磨提升文字表现力。只有正视写作中的具体问题,才能实现作文分数的实质性突破。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