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扶贫干部孙龙旭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基层奉献。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他面临着诸多挑战,却也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
交通不便是孙龙旭开展扶贫工作的首要障碍。喜德县地处偏远山区,道路崎岖难行,许多村寨甚至不通公路。为了走访贫困户,他常常需要徒步数小时翻山越岭。在一次走访途中,他不慎摔下山坡,却依然坚持完成了当天的走访任务。这种执着精神感动了当地村民,也为扶贫工作赢得了群众信任。
产业基础薄弱是制约当地脱贫的关键因素。孙龙旭深入调研后发现,传统农业难以带动群众致富。他带领团队引进适合山区种植的经济作物,组织村民参加技术培训。起初,村民们对新品种持怀疑态度,他就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成功推广了花椒种植等特色产业。
教育水平落后也是扶贫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孙龙旭深知,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必须从教育入手。他积极联系外界资源,为当地学校争取教学设备,组织教师培训。在他的推动下,多个村寨建起了图书室,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观念转变困难是扶贫工作中最不易攻克的堡垒。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孙龙旭就通过典型示范、政策宣讲等方式,帮助村民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他常说:扶贫不是给钱给物,而是要给思路给方法。
孙龙旭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像他这样扎根一线、心系群众的干部。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凉山这片土地上,孙龙旭这样的扶贫干部正在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花。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