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作为四川省重点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始终面临严峻挑战。随着气候异常和人为活动增多,当地防火形势日趋复杂。如何构建更高效的防火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地形复杂加大防火难度
喜德县地处横断山脉,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的地理特征给火情监测和扑救带来巨大困难。传统人工巡护存在盲区,部分偏远林区难以及时发现火情。同时,山区交通不便导致消防队伍难以快速抵达火场,容易错过最佳扑救时机。
人为因素仍是最大隐患
尽管防火宣传持续开展,但农事用火、祭祀烧纸等传统习俗仍存在违规用火现象。部分群众防火意识薄弱,对火源管理存在侥幸心理。此外,随着生态旅游发展,进山人员增多也带来了新的火源管控压力。
科技赋能提升防控水平
喜德县正逐步构建人防+技防立体防控网络。通过增设红外热成像监控设备,实现重点林区24小时监测;运用无人机巡护弥补人工巡查空白;建立智能预警系统,实时分析气象数据和火险等级。这些新技术大幅提升了火情早发现、早处置能力。
群防群治构建防火共同体
当地创新推行十户联保责任制,将防火责任落实到户到人。组建村级义务扑火队,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同时设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参与火情监督。这种全民参与的防火模式,有效延伸了防控触角。
长效机制巩固防火成果
喜德县将防火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持续完善防火通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常态化宣传教育,培育全民防火文化,让安全用火成为自觉行动。
当前,喜德县正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防火工作升级。通过补齐短板、创新机制,全力守护这片绿色家园,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