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孙泽建:大山深处的扶贫先锋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孙泽建的名字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代名词。作为当地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他带领团队深入大山深处,为贫困群众点亮希望之光。

扶贫工作的现实挑战

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孙泽建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许多贫困户不仅面临物质匮乏的问题,更缺乏脱贫致富的技能和信心。传统的扶贫模式往往停留在输血式帮扶层面,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扶贫模式的探索

针对这些问题,孙泽建带领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产业+技能+市场的扶贫新模式。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业,邀请农业专家为村民提供技术培训,同时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在孙泽建的努力下,喜德县的核桃、花椒等特色农产品走出了大山,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扶贫路上的精神力量

孙泽建深知,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引领。他经常深入村寨,与贫困户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树立脱贫信心。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思考如何改变现状,形成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孙泽建开始思考如何确保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他推动建立了村级合作社,培养当地致富带头人,让扶贫产业能够持续运转。同时,他注重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凉山州喜德县的扶贫战场上,孙泽建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扶贫不仅是给予物质帮助,更是要激发内生动力,帮助贫困群众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