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喜德县王玉林: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喜德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基层干部王玉林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希望。这位扎根山区多年的乡镇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基层扶贫工作中的现实挑战。

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始终是王玉林工作的重点。喜德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贫困户分散在偏远山区。王玉林带领工作队翻山越岭,逐户走访,建立起详实的贫困户档案。他创新采用一户一策帮扶方案,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制定个性化脱贫计划,确保扶贫资源精准投放。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王玉林思考的核心问题。他深知输血式扶贫难以持久,必须培育造血功能。通过调研考察,他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中药材种植项目,组织农户成立合作社,打通产销渠道。同时注重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种植技能,实现稳定增收。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为喜德县留下了带不走的扶贫产业。

扶贫与扶志的结合是王玉林工作的特色。面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他创新开展感恩奋进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文化浸润等方式激发内生动力。他常说:扶贫先扶志,脱贫靠自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贫困户主动参与技能培训,寻找就业机会,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在喜德县脱贫摘帽的征程中,王玉林这样的基层干部用坚守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自然条件的限制,更有观念转变的挑战;他们解决的不仅是经济贫困,更在重塑山区的发展生态。正是千千万万个王玉林的默默付出,才铺就了凉山州脱贫攻坚的坚实路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