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吴金洲: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事迹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崇山峻岭间,扶贫干部吴金洲用双脚丈量土地,用真心温暖群众。这位基层扶贫工作者的事迹令人动容,但也折射出脱贫攻坚战中的现实困境。

交通闭塞与观念转变的双重挑战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长期制约着当地发展。吴金洲初到扶贫岗位时,发现许多村民对脱贫缺乏信心。他挨家挨户走访,用彝语与群众拉家常,逐渐打破隔阂。但如何让群众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始终是扶贫工作面临的核心难题。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探索

吴金洲带领团队因地制宜发展花椒种植和生态养殖。为打开销路,他自学电商知识,帮助村民建立线上销售渠道。然而,偏远山区物流成本高、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产业的长远发展。这提醒我们,扶贫产业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才能实现真正脱贫。

教育扶贫的深远意义

在走访中,吴金洲发现许多家庭因贫失学的情况。他多方筹措资金设立助学基金,并说服家长送孩子返校。但更深层的问题是,如何让教育真正改变贫困代际传递?这需要持续的教育投入和就业引导,形成良性循环。

扶贫干部的身心考验

长期高强度工作让吴金洲的健康亮起红灯,但他仍坚持在一线。这反映出基层扶贫干部普遍面临的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完善干部保障机制,才能让更多吴金洲安心扎根基层。

吴金洲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缩影。他们用坚守诠释责任,用行动书写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这样心系群众、实干笃行的基层工作者,也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让大凉山的明天更加美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