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陈朝英: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有这样一位基层干部——陈朝英。她扎根山区多年,用脚步丈量贫困,用真心温暖群众,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书写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扶贫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贫困程度深。陈朝英面对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困,更有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她走访每一户贫困户,耐心倾听他们的困难,发现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着当地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她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办夜校、组织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村民转变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的脱贫方案

在深入调研后,陈朝英发现当地虽然耕地有限,但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特色农业。她带领村民试种高原苹果、花椒等经济作物,并积极联系销售渠道。面对村民对新技术的不信任,她率先在自家地里示范种植,用实际成效打消村民顾虑。如今,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

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陈朝英常说:扶贫工作不是简单的数字达标,而是要让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她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访,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在雨季来临时,她总是第一时间查看危房户的安全情况;在寒冬腊月,她不忘为困难群众送去御寒物资。

脱贫攻坚的持久战

尽管盐源县已经脱贫摘帽,但陈朝英深知脱贫不是终点。她继续奔走于各个村寨,帮助村民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她推动建立的合作社模式,让村民学会了抱团发展;她引进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陈朝英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更需要智慧和情怀。她用行动诠释了扶贫先扶志的真谛,在凉山深处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扶贫赞歌。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