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詹紫云的名字已经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位普通的基层干部,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温暖民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扶贫故事。
扶贫路上的挑战与突破
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詹紫云初到扶贫岗位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打破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桎梏。她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发现许多村民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和动力。
针对这一难题,詹紫云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典型引路策略。她首先帮助几户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周边群众。同时,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村民争取产业扶持资金和技术培训机会,逐步改变了村民的消极心态。
产业扶贫的实践探索
在盐源县扶贫工作中,詹紫云深刻认识到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她发现当地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独特的高原气候却适合种植某些特色农产品。经过多方调研和专家论证,她带领村民发展高山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产业发展过程中,詹紫云遇到了销售渠道不畅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她主动学习电商知识,帮助村民搭建线上销售平台,并积极联系外地客商,拓宽销售渠道。在她的努力下,盐源县的高山苹果不仅打开了销路,还打响了品牌。
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
詹紫云的扶贫工作不仅关注经济发展,更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在走访中,她发现许多贫困户的孩子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风险。为此,她多方奔走,联系爱心企业和人士,为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和生活补助。
在盐源县脱贫攻坚的征程中,詹紫云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奉献。她常说:扶贫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用心用情。正是这种朴实的工作作风和真挚的为民情怀,让她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也为盐源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