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廖茂盛: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事迹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的崇山峻岭间,扶贫干部廖茂盛用十年光阴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这位来自基层的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也让我们思考: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究竟面临哪些特殊挑战?

交通阻隔与思想破冰的双重考验。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许多村寨至今仍被崎岖山路隔绝。廖茂盛初到帮扶点时,不仅要克服每天数小时的山路跋涉,更要面对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疑虑。他创新采用火塘夜话的形式,在彝族老乡家中围炉夜谈,用当地方言讲解产业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信任纽带。

产业培育中的可持续难题。在海拔3000米的高寒山区发展产业殊为不易。廖茂盛带领团队经过数十次实地调研,最终确定种植高山中药材和特色水果的脱贫路径。但如何解决技术短板、打通销售渠道成为新课题。他主动对接农业专家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同时搭建电商平台拓宽销路,使当地特产走出大山。

扶贫与扶志的辩证关系。在长期帮扶过程中,廖茂盛发现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为此,他组织脱贫示范户巡回宣讲,设立勤劳致富奖,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种注重精神扶贫的做法,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作为彝族聚居区,盐源县的扶贫工作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传统。廖茂盛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时,特别注意保留彝族农耕文化精华,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经营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旅融合项目。

如今,廖茂盛帮扶的村寨已全部脱贫,但他依然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扶贫不仅是数字上的达标,更是要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让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廖茂盛这样既懂政策、又接地气的基层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