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凉山州盐源县涌现出一批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优秀干部,李鸿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基层扶贫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在盐源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因地制宜破解贫困难题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不便、产业薄弱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李鸿斌深入调研后发现,传统扶贫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地贫困问题。他带领团队走村入户,详细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发展方面,他结合盐源县气候特点,大力推广特色农产品种植,帮助村民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
创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扶贫工作中,李鸿斌意识到输血式扶贫难以持久,必须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他创新性地提出产业+就业+技能的扶贫模式,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同时,他还推动建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有效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
心系群众彰显为民情怀
李鸿斌常说:扶贫工作不仅要解决群众的物质贫困,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他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走访贫困户,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疫情期间,他更是冲锋在前,确保防疫物资及时送达偏远村寨,保障了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持续奋斗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李鸿斌又将目光投向了乡村振兴。他带领团队研究制定盐源县乡村振兴规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盐源县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鸿斌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他的扶贫之路不仅改变了盐源县贫困群众的生活,也为基层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需要更多像李鸿斌这样的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