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一位默默奉献的扶贫干部杨开美。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基层扶贫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基层扶贫工作的现实挑战
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主要瓶颈。杨开美初到基层时,面临着村民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诸多困难。许多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存在等靠要思想,这成为扶贫工作的首要障碍。
因地制宜的扶贫策略
面对这些挑战,杨开美没有退缩。她走村入户,深入了解每户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针对当地特色,她推动发展花椒种植产业,帮助村民建立合作社。同时,她还积极联系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拓宽销路。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的花椒产业逐渐形成规模,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扶贫更要扶志
杨开美深知,扶贫不仅要解决眼前的物质困难,更要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她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改变落后观念。通过不懈努力,村民们逐渐树立起自力更生的意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坚守与奉献的基层情怀
十年来,杨开美几乎走遍了盐源县的每一个村落。她放弃了多次调往县城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基层。在她看来,看到村民们生活改善的笑脸,就是最大的满足。她的付出得到了村民们的真心认可,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杨大姐。
杨开美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扶贫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正是有千千万万像她这样的扶贫干部,用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贫困地区的希望之花,才谱写了脱贫攻坚的壮丽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