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盐源县白元友: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

在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广袤的山野间,扶贫干部白元友的身影已成为当地群众最熟悉的风景。这位扎根基层的党员干部,用八年时光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也让我们思考:在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究竟面临哪些特殊挑战?基层干部又该如何突破这些困境?

地理环境带来的天然屏障是白元友面临的首要难题。盐源县地处横断山脉,海拔高差悬殊,村民分散居住在崇山峻岭间。为摸清贫困户情况,白元友时常要徒步穿越险峻山路,有时单程就要花费大半天时间。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制约着物资运输和产业发展。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另一个关键课题。当地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新技术、新产业持观望态度。白元友创新采用火塘夜话的方式,在村民最放松的夜晚围炉交流,用彝汉双语讲解扶贫政策,逐步打消群众顾虑。这种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彰显了基层干部的智慧。

产业培育的可持续性考验着扶贫工作的深度。白元友带领团队根据海拔差异,在高山区域发展中药材种植,在平坝地区推广苹果产业,并引入电商平台解决销路问题。这种多层次产业布局,既考虑了自然条件限制,又着眼长远发展,为脱贫成果巩固提供了保障。

在盐源县脱贫攻坚的征程中,白元友这样的基层干部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政策与群众,理想与现实。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难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适合偏远山区的发展路径。这些实践启示我们:真正的扶贫不仅要解决当下的贫困,更要培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