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云峰凉山州盐源县: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与乡村振兴实践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这片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基层干部蒋云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他的扶贫故事折射出乡村振兴实践中的挑战与突破,也为西部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始终是蒋云峰面临的首要难题。盐源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闭塞、产业薄弱,部分村民仍保留着传统耕作方式。蒋云峰带领工作队逐户走访,发现等靠要思想与基础设施滞后形成恶性循环。他创新提出产业+技能双轮驱动模式,引进高原苹果种植技术,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打破了过去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

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是另一个关键课题。在完成脱贫摘帽后,蒋云峰意识到短期输血不如长效造血。他推动建立电商服务站,将盐源的核桃、花椒等特产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同时发展乡村旅游,挖掘彝族文化资源,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这些举措既保留了乡土特色,又为村民创造了持续增收渠道。

干群关系的重塑贯穿扶贫全过程。蒋云峰坚持吃住在村,用彝语与群众拉家常,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当遭遇个别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抵触时,他耐心讲解政策,带头示范种植,最终用实际收益打消了群众顾虑。这种融入式工作法,让干部和群众结成了乡村振兴的命运共同体。

在盐源县的青山绿水间,蒋云峰和无数基层干部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他们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既要破解物质贫困,更要唤醒发展内生动力;既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也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条路虽然漫长,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