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凉山州盐源县涌现出一批像候华斌这样的基层干部。他们扎根乡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然而,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候华斌的奋斗故事折射出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诸多挑战。
产业发展与市场对接的困境是候华斌面临的首要难题。盐源县地处偏远山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候华斌带领村民尝试发展特色种植业,却遭遇销路不畅的问题。通过建立电商平台、对接外地市场,他逐步打开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但这一过程暴露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等普遍性问题。
人才短缺与观念转变是另一个突出矛盾。乡村振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当地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候华斌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吸引返乡创业等方式培养本土人才,同时改变村民等靠要的落后观念。这一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也反映出乡村人才振兴的艰巨性。
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发展的平衡同样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盐源县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候华斌在推动乡村旅游时,既要注意商业化开发,又要保护文化原真性。他探索出的文化+产业模式,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候华斌的故事表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需要基层干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培育,从人才吸引到文化传承,每个环节都需要像候华斌这样的领路人付出艰辛努力。他们的实践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提供了鲜活样本,也启示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农村、热爱农村的人,才能带领乡村走向振兴。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