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理市牟宗合:探寻这位彝族文化传承人的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会理市的群山之间,彝族文化的火种正在一位名叫牟宗合的传承人手中熠熠生辉。这位扎根乡土的文化守护者,用毕生精力诠释着彝族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让我们不禁思考:在现代化浪潮中,少数民族文化该如何延续其生命力?

牟宗合自幼浸润在彝族毕摩文化的氛围中,精通彝族古文字、祭祀礼仪和民间医药。他最为人称道的是对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抢救性保护,这部被誉为彝族百科全书的口传经典,在他的系统整理下得以完整保存。会理市特有的彝族银饰锻造技艺,也因他的创新传承焕发新生,他设计的现代彝族纹样既保留传统图腾又符合当代审美。

然而这位文化传承人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随着年轻一代外出务工,彝族母语使用率逐年下降,传统技艺传承出现断层。牟宗合尝试在会理市中小学开设双语课程,将彝族歌舞融入课间操,但资金短缺和师资不足始终制约着推广效果。更令人忧心的是,商业化开发导致部分传统文化失真,如何平衡保护与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命题。

在牟宗合的工作室里,陈列着用彝文记录的节气歌谣和手绘的祭祀图谱。他坚持采用最原始的羊皮卷记载方式,认为这才是文化传承应有的敬畏之心。每逢彝族火把节,他都会组织村民复原传统祭祀仪式,让年轻人在参与中理解文化本源。这种活态传承的理念,或许正是破解文化断层难题的密钥。

从会理市到更广阔的彝区,牟宗合的故事映射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普遍困境。当我们在博物馆欣赏精美的彝族漆器时,更应看见背后那些像牟宗合一样的守艺人。他们用坚守证明: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标本式的保存,而是让古老智慧持续滋养现代生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