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理市益门白果小学:优质教育助力山区孩子成长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的群山环抱中,益门白果小学如同一盏明灯,为山区孩子点亮教育的希望。这所乡村小学通过创新教育模式,正在改变当地教育洼地的现状,但山区教育的特殊挑战仍不容忽视。

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的平衡成为该校发展的首要课题。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优秀教师引进难、留任更难。白果小学通过定向培养+本地化培训双轨制,培养了一批扎根山区的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李芳坚持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在普通话授课的同时保留彝族文化元素,这种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改造是另一个关键突破点。过去简陋的校舍如今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化实验室,但如何让这些设施真正服务于教学,而非成为摆设?学校创新性地开展设备认领制,每位教师负责特定设备的教学应用开发。数学老师张勇利用投影仪设计的立体几何演示课,让抽象概念变得直观可感。

家校共育机制的建立尤为重要。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教育成为难题。白果小学设立的亲情连线室和周末家访制度,构建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五年级学生阿依的父亲通过视频参与家长会时说:看到女儿能用普通话朗诵课文,我知道学校的努力没有白费。

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的融合展现出独特价值。该校将彝族刺绣、月琴演奏纳入校本课程,既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这种教育模式证明,山区学校完全可以在保持特色的同时达到国家标准。

白果小学的实践证明,山区教育需要的不仅是硬件投入,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当城里孩子在讨论课外辅导班时,这里的教师正用背篓装着教具翻山家访。这种教育温度的传递,或许比任何教学指标都更能体现教育的本质。随着更多教育资源的注入,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正在书写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