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会理市大凹村书记: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路人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的大山深处,大凹村党支部书记正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位扎根基层的领路人,用实干精神诠释着新时代农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产业发展始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课题。大凹村地处偏远山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村民增收渠道有限。村书记带领班子深入调研,发现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特色经济作物。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逐步形成了以花椒、核桃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体系。但技术推广过程中也面临村民接受度不高、市场销路不稳定等现实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制约山区发展的另一瓶颈。大凹村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村书记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先后完成了村道硬化、水利设施改造等工程。然而资金短缺、施工难度大等问题仍然困扰着村庄的发展进程。

人才短缺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普遍难题。大凹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现象普遍,留守老人儿童居多。村书记创新思路,建立返乡创业扶持机制,吸引年轻人回村发展。同时注重培养本土人才,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但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文化振兴是乡村发展的灵魂所在。大凹村作为彝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村书记带领村民挖掘整理传统技艺,发展乡村旅游,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机。但在商业化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值得深思。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凹村书记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里装着群众,脚下沾满泥土,就一定能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未来,大凹村将继续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探索创新,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