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理市曾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山区,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发展。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会理市实现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发展
会理市地处大凉山腹地,过去出行难成为阻碍脱贫的首要瓶颈。泥泞的山路不仅影响村民日常生活,更让特色农产品难以走出大山。近年来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00余公里,同时推进电网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单一导致增收困难
传统农业种植效益低下,会理市探索出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的复合模式。依托石榴、核桃等经济作物建立产业基地,引入电商平台解决销售难题。更利用独特的彝族文化资源发展民宿经济,2020年乡村旅游收入突破2亿元,带动5000余人就业。
教育医疗短板亟待补齐
扶贫必先扶智,会理市新建改建中小学23所,实施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学生。同时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全覆盖。通过农民夜校等途径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00余名。
生态保护与扶贫协同推进
在脱贫过程中,会理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既改善了人居环境,又通过生态补偿机制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如今会理市森林覆盖率达63%,荣获四川省森林城市称号。
如今的会理市,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精神面貌显著改善。从穷山沟到幸福园的蜕变,不仅改写了贫困历史,更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站在新起点上,会理市正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