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会理市石榴滞销危机:果农困境与市场出路探析

会理石榴作为四川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频繁遭遇滞销危机,暴露出传统农业产业链的深层次问题。果农面对堆积如山的优质石榴却找不到销路,这一现象折射出农产品市场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产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滞销的首要原因。会理石榴种植户多分散在偏远山区,缺乏实时市场数据支撑,往往根据往年行情盲目扩大种植规模。当市场供需关系突变时,果农难以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最终导致产品积压。部分果农仍依赖传统批发商收购模式,对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认知不足,进一步加剧了销售困境。

物流运输成本高企制约着石榴外销半径。会理市地处大凉山腹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新鲜石榴运输损耗率居高不下。外地客商因运输成本增加而压低收购价格,形成优质难优价的恶性循环。每年石榴集中上市期间,运输车辆调配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大量果实因未能及时运出而腐烂变质。

品牌附加值缺失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尽管会理石榴品质优良,但缺乏统一的品牌运营和品质标准,难以建立消费者认知度。市场上充斥着以次充好的仿冒产品,进一步损害了产区信誉。深加工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约三成次级果因无法鲜销而白白浪费,错失加工增值机会。

破解滞销困局需要构建多元化销售体系。地方政府可牵头搭建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培育本土电商人才,发展直播带货+产地直发模式;联合物流企业完善冷链网络,降低运输损耗。同时应加强会理石榴地理标志保护,开发石榴汁、石榴酒等衍生产品,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只有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才能真正实现果农增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