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凉山州会理市的青石板路上,斑驳的城墙与远山轮廓相映成趣,这座千年古城正面临着传统保护与现代发展的时代命题。如何平衡古城风貌保护与旅游开发,成为会理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古城保护的现代困境
会理古城现存明清建筑群保存完整度达70%,但部分老宅因年久失修面临坍塌风险。传统民居的木构架结构对防火防潮要求极高,而现代建材的介入往往破坏整体风貌。当地采用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模式,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加固建筑结构,这种会理模式已成为西南地区古城保护的典型案例。
自然景观的生态挑战
会理市独特的丹霞地貌与原始森林构成壮丽的自然画卷,但生态承载力有限。龙肘山杜鹃花海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部分区域出现植被退化现象。景区实施预约制游览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木栈道隔离人活动区与生态核心区,既满足游客观光需求,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会理市将石榴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打造石榴文化节等特色IP。古城内的非遗工坊展示彝族漆器、火绘等传统技艺,游客可体验制作过程。这种非遗+旅游模式既活化传统文化,又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会理会议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通过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强互动体验。
四季皆景的摄影天堂
摄影爱好者在这里能捕捉到不同季节的绝美画面:春日古城墙下的油菜花海,夏季龙肘山的云海奇观,秋日石榴园的红果压枝,冬季晨雾中的青瓦炊烟。建议拍摄者选择清晨或黄昏时段,利用侧光展现建筑质感,无人机航拍则能呈现古城与自然的全景构图。
会理市的探索证明,古城保护与生态旅游并非零和博弈。当晨光中的古城门洞迎来第一缕阳光,当夕阳为丹霞山披上金纱,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未来会理或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范式,为同类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