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会理市,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城静卧于群山之间。会理古城不仅承载着六百余年的历史记忆,更凝聚着像顾青这样的文化传承者的心血。作为当地非遗项目的守护者,顾青的故事折射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传统技艺的存续难题令人忧心。顾青所传承的会理绿陶制作技艺,面临着技艺复杂、学习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等现实挑战。年轻一代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导致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传承人断代的危机。古城内许多老匠人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他们掌握的独特技艺正随着岁月流逝而逐渐消失。
商业化与原真性的平衡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会理古城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商业化浪潮的冲击。顾青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也不得不思考如何让这些古老技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文化失真,而完全拒绝市场化又难以维持传承。
数字化时代的传播困境同样值得关注。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会理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何突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顾青尝试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绿陶制作过程,但专业内容往往难以在流量为王的网络环境中获得足够关注。
会理古城的保护不仅关乎建筑本身,更在于像顾青这样的文化传承者能否获得持续支持。当地政府已开始建立非遗工坊、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但如何形成长效机制仍需探索。顾青的故事提醒我们:每一座古城的灵魂都在于那些默默守护文化根脉的人,他们的坚持让历史得以鲜活地延续至今。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