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如今却成为乡村振兴的标杆。这一蜕变过程中,既有令人振奋的成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产业转型的阵痛与突破
传统农业曾是布拖县的经济支柱,但单一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发展。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动特色种养殖业,发展高山蔬菜、中药材种植和黑山羊养殖。然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冷链物流配套滞后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升级步伐。如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布拖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课题。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过去五年,布拖县完成了组组通公路建设,实现4G网络全覆盖。但部分偏远村寨仍存在饮水安全、电力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交通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阿都文化、火把节等彝族特色文旅项目初具规模,但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质量仍需提升。
人才短板制约可持续发展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布拖面临人才空心化困境。虽然通过农民夜校培养了数千名新型职业农民,但农业技术人才、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仍然匮乏。建立长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
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之道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布拖在发展中始终坚守生态红线。通过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项目,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但如何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仍需探索创新路径。
布拖的蜕变证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脱贫摘帽,而是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未来,布拖需要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质变,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复制的乡村振兴经验。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