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四川凉山州雷波县:基层扶贫干部的坚守与担当

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基层扶贫干部邓敏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扶贫工作的深刻内涵。她的故事折射出中国脱贫攻坚战中最真实的基层图景,也引发了我们对扶贫工作可持续性的思考。

扶贫工作的现实困境往往超出常人想象。雷波县地处大凉山腹地,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当地群众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邓敏初到雷波时,面对的是村民对扶贫政策的不信任和对改变的抗拒。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扶贫工作的第一道难关。如何打破村民的思想桎梏,成为她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精准扶贫的实践智慧在邓敏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她走遍雷波县每一个村寨,深入了解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家庭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为有劳动力的家庭联系技能培训,为因病致贫的家庭争取医疗救助,为留守儿童家庭建立帮扶机制。这种一户一策的精准施策,使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是邓敏重点突破的方向。她意识到,单纯的物质帮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通过多方调研,她带领村民发展高山蔬菜种植和生态养殖,建立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这些产业不仅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村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产业基础。

扶贫干部的心理压力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面对扶贫成效的反复和村民的不理解,邓敏也曾产生过动摇。但她始终保持着对扶贫事业的信念,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扶贫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

邓敏在雷波县的扶贫实践,展现了中国基层扶贫干部的担当与智慧。她的工作方法为类似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让我们看到脱贫攻坚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更多像邓敏这样的干部持续投入和坚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