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沈海仕:一位扎根基层的扶贫干部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县,扶贫干部沈海仕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这位扎根基层多年的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民公仆。然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面临着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

自然条件恶劣是沈海仕面临的首要难题。木里县地处高海拔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许多贫困村寨至今仍不通公路,扶贫物资只能靠人背马驮。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扶贫工作,不仅需要坚强的意志,更需要因地制宜的创新思维。沈海仕带领团队走遍每一个村寨,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山区特点的扶贫方案。

思想观念转变是另一个重要挑战。部分贫困群众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和动力。沈海仕意识到,扶贫先要扶志。他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用成功案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主动参与产业发展。

产业选择与培育同样考验着扶贫干部的智慧。木里县生态环境脆弱,传统农业效益低下。沈海仕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最终确定发展高山特色种植业和生态养殖业。他们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经济作物,建立合作社模式,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资金与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扶贫工作的重要因素。面对有限的财政资金,沈海仕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同时注重培养本地致富带头人。他常说:扶贫不是给钱给物,而是要教会群众致富的本领。

在沈海仕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木里县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这位基层干部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依然坚守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