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陈俊: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木里县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基层干部陈俊用脚步丈量民情的故事令人动容。这位扎根山区多年的乡镇干部,用行动诠释了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却也折射出基层扶贫工作的现实挑战。

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陈俊每天跋涉数十里山路走访贫困户的场景,暴露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薄弱的共性问题。交通闭塞不仅影响扶贫物资输送,更制约着产业扶贫项目的落地。如何突破地理条件限制,成为木里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陈俊带领村民修建通组公路的事例证明,只有打通毛细血管,才能让扶贫政策真正惠及每个家庭。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考验
在推动高山蔬菜种植项目时,陈俊面临着市场对接的严峻挑战。农产品滞销风险、缺乏深加工链条等问题,反映出产业扶贫容易陷入重生产轻销售的误区。这位基层干部通过联系电商平台拓宽销路的尝试启示我们:扶贫产业需要建立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保障机制,才能真正实现造血式扶贫。

精神脱贫的深层命题
陈俊在走访中发现,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这种现象凸显扶贫工作不仅要解决物质贫困,更要注重志智双扶。通过组织技能培训、评选脱贫标兵等方式,陈俊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印证了扶贫先扶志的工作规律。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木里县需要更多像陈俊这样懂农村、爱农民的干部。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精准扶贫既要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更要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当基层干部的专业能力与为民情怀相结合,就能在崇山峻岭间蹚出共同富裕的新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