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吴垠:从基层干部到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有一位名叫吴垠的基层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从一名普通基层干部成长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吴垠的故事折射出当前乡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是吴垠经历中最显著的特点。传统观念中,基层干部往往扮演着上传下达的角色,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吴垠主动求变,从政策执行者转变为发展引领者。他深入调研当地资源禀赋,发现木里县虽然地处偏远,却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转变带来的思考是:如何让更多基层干部完成这种角色升级?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成为吴垠面临的首要难题。木里县地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发展工业受限。吴垠带领团队探索出一条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但这种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这些问题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

人才匮乏的困境在木里县尤为突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但偏远山区往往面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窘境。吴垠创新性地建立了乡贤回归机制,通过情感联络和政策吸引,让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这种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让人才真正扎根乡村,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群众参与度不足是乡村振兴中的普遍现象。吴垠意识到,只有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才能持久。他推动建立村民议事会制度,让群众真正参与到村庄规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种参与式发展模式虽然见效慢,但夯实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

吴垠的故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而是需要像他这样的基层干部转变思维、创新方法,在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木里县的实践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其中蕴含的基层治理智慧和创新发展理念,值得更多地区借鉴思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