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三桷垭乡党员风采:扎根基层的红色先锋

在川滇交界的崇山峻岭间,木里县三桷垭乡的党员干部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担当诠释初心。这片平均海拔3000米的高原藏区,正见证着一支红色先锋队如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交通闭塞与民生服务的矛盾始终是制约三桷垭乡发展的首要瓶颈。乡党委创新建立马背服务队,党员干部定期骑马深入牧区,将政策宣讲、医疗巡诊、技术培训送到牧民帐篷前。藏族老党员扎西多吉三十年如一日穿梭于雪山牧场,被群众亲切称为移动的便民服务站。

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困境,乡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将高原牦牛养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90后党员陈霞带领村民开发非遗藏绣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让传统手艺走出大山,去年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这种党建+产业模式正在激活沉睡的高原资源。

民族文化传承断层的隐忧下,党员们自发组建双语宣讲队,用藏汉双语编写党史教材,把红色故事融入锅庄舞教学。乡中心小学教师、党员李建华开发的红歌学汉语课程,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海拔地区人才流失的挑战催生了归雁计划。乡党委建立在外人才库,通过政策吸引12名青年返乡创业。党员杨文武放弃城市高薪,回乡发展高山药材种植,他的育苗基地已成为全乡的人才孵化器。

这些扎根雪域的红色先锋,正用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破解着一个个发展难题。他们像格桑花一样绽放在高原,让党旗在每一座雪山牧场高高飘扬。三桷垭乡的实践表明,只要党员干部真正沉下去,再偏远的土地也能生长出希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