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卡拉乡扎西卓玛:探寻藏族文化传承者的故事

在四川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卡拉乡,扎西卓玛的名字与藏族文化传承紧密相连。这位普通的藏族妇女用三十余年的坚持,成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守护者。然而,在这条文化传承之路上,她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当代社会又该如何保护这些濒危的文化瑰宝?

扎西卓玛从小跟随祖母学习藏族传统歌舞和手工技艺,尤其擅长卡拉弦子这种古老的藏族舞蹈。每当节庆来临,她总是带领村民跳起这种节奏悠扬的舞蹈。但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人外出务工增多,愿意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扎西卓玛常常感叹:现在能完整跳完一套卡拉弦子的年轻人,整个乡里找不出十个。

藏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同样面临危机。扎西卓玛精通的藏族刺绣技艺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学习,但现代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需要耐心与专注的传统工艺逐渐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蕴含藏族文化密码的图案和技法正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而消失。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另一大挑战。在卡拉乡,能流利使用藏语进行日常交流的年轻人比例逐年下降。扎西卓玛坚持用藏语教授传统歌谣,但常常遇到学生听不懂歌词含义的尴尬。这种语言断层直接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

面对这些困境,扎西卓玛尝试创新传承方式。她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手工艺合作社,将传统刺绣与现代设计结合,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同时,她积极与学校合作,将藏族歌舞纳入课外活动,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扎西卓玛的故事折射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普遍难题。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成为摆在每个文化传承者面前的课题。或许正如扎西卓玛所说:传承不是把过去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在,而是让传统的种子在新的土壤里继续生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