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木里县的扶贫攻坚战中,基层干部邓明友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这位扎根山区多年的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信任,在脱贫攻坚一线书写着平凡而感人的故事。然而,基层扶贫工作并非一帆风顺,邓明友的扶贫历程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交通不便成为首要障碍。木里县地处偏远山区,许多村寨至今仍不通公路。邓明友经常需要徒步数小时才能到达帮扶对象家中,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影响了扶贫效率。如何突破地理限制,让扶贫政策真正落地见效,成为他必须面对的难题。
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是另一个关键问题。邓明友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但山区气候多变、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他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农业难以实现稳定脱贫,必须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
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同样考验着扶贫干部的智慧。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邓明友通过入户走访、夜校培训等方式,耐心讲解政策,激发内生动力,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这一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教育引导。
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也是邓明友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基层干部,他严格把控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确保真正惠及贫困群众。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平衡短期救助与长期发展,如何避免资源浪费,都需要精准施策。
邓明友的扶贫故事折射出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不易。面对重重困难,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像邓明友这样的基层干部,正用他们的坚守与智慧,为贫困地区带来希望与改变。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