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金涛凉山州普格县:这位彝族干部如何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彝族干部柴金涛用实干与智慧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动人篇章。作为土生土长的彝族干部,他深知家乡发展的痛点与难点,带领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产业发展遇瓶颈 传统模式待突破
普格县曾长期受困于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柴金涛敏锐地发现,当地农户过度依赖传统农作物种植,抗风险能力差,经济效益低下。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发现普格县高海拔山区特别适合种植高山蔬菜和中药材,但缺乏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成为最大障碍。

创新思路破困局 特色产业显生机
面对困境,柴金涛提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他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组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为打消乡亲顾虑,他率先动员党员示范户试种重楼、白芨等中药材,并邀请农技专家驻点指导。短短两年间,普格县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5000余亩,带动2000多户农户增收。

文旅融合添动能 乡村振兴展新颜
柴金涛深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挖掘地方特色。他依托普格县独特的彝族文化和自然风光,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改造彝家村寨、开发民俗体验项目,打造出多个特色旅游村寨。每逢火把节等传统节日,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彝绣、漆器等传统手工艺品成为热销商品,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扶志扶智相结合 内生动力是关键
在扶贫工作中,柴金涛特别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组织开办夜校,教授普通话和实用技能;设立脱贫光荣榜,用身边榜样激励群众。针对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他创新推出以奖代补政策,让勤劳肯干的农户获得更多扶持。

如今的普格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柴金涛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少数民族干部的责任与担当。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普格大地徐徐展开。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