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州雷波县的崇山峻岭间,高权这个名字正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代名词。这位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用十余年时间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大凉山特色的致富之路,但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产业选择的困境与突破
高权最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环境中发展产业。传统农业在这里收益微薄,而盲目引进外来项目又面临水土不服的风险。经过反复考察,他最终将目光锁定在雷波县特有的中药材种植上,既符合当地生态条件,又能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如今,他带领村民种植的川贝母、天麻等药材已成为特色品牌。
技术推广的阻力与创新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时,高权遇到了传统耕作习惯的阻力。许多村民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担心投入风险。为此,他建立了示范种植基地,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用实际收益说服村民。同时,他还创新性地将彝族传统知识与现代农技相结合,开发出更适合当地的生产模式。
市场对接的难题与解决
产品销售曾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地处深山,优质农产品常常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高权带领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推广产品,同时与成都、重庆等地的医药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打通了产销链条。
人才短缺的挑战与应对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高权意识到,仅靠个人力量难以持续发展。他积极培养本地年轻骨干,与高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吸引外来人才。更难得的是,他特别重视保留本土文化传承人,让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独特魅力。
如今,高权带领的合作社已带动周边7个村寨共同发展,户均年收入增长超过3万元。他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立足当地实际,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雷波县的成功经验,为整个大凉山地区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