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冕宁县河边镇的基层工作者朱国飞用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的真谛。这位普通的乡镇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朱国飞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当地复杂的地理环境。河边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为了摸清各村情况,他常常徒步数小时走访农户,记录下每家每户的实际困难。在走访过程中,他发现许多村民对政策理解不足,导致扶贫资源无法精准对接。为此,他创新工作方法,将政策文件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彝汉双语版本,并组织院坝会面对面讲解。
产业发展是朱国飞工作的另一个重点。他深入调研后发现,当地传统农业模式效益低下,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经过多方考察,他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引进适合高海拔地区生长的经济作物。同时,他还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在基层工作中,朱国飞特别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意识到,单纯的物质帮扶难以持续,必须帮助村民树立脱贫信心。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他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掌握了致富本领,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致富的思想转变。
如今,河边镇的面貌已焕然一新。道路通了,产业兴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朱国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工作者是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坚守与创新能够改变一个地方的发展轨迹。在凉山州这片热土上,还有无数像朱国飞这样的基层干部,正在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花。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