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冕宁县河边镇镇长朱国飞:扎根基层的实干家

在凉山州冕宁县河边镇,镇长朱国飞的名字总是与实干二字紧密相连。这位扎根基层的干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诠释担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然而,基层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朱国飞的实干之路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难题始终是朱国飞工作的重点。河边镇地处安宁河上游,如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保护好水源地生态,成为摆在这位镇长面前的首要课题。他带领团队探索生态+“发展模式,推动高山蔬菜种植与林下经济相结合,既保障了群众增收,又守住了绿水青山。但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依然制约着产业升级的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河边镇发展的另一瓶颈。朱国飞多次实地调研后发现,部分村组的道路条件仍然较差,农产品运输和村民出行都受到影响。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推动农村公路硬化工程,但山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进度常常难以满足群众期待。如何破解资金与效率的矛盾,考验着基层干部的工作智慧。

民生改善方面,朱国飞特别关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他推动建立了镇村两级医疗互助机制,改善村级卫生室条件,但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领域同样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老化的困境。这些都需要持续投入和长效机制来逐步解决。

面对这些挑战,朱国飞展现出基层干部特有的韧劲。他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通过走访调研、倾听民意,他带领镇政府班子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解决卡脖子路段,在民生领域实施一事一议项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朱国飞的故事告诉我们,基层干部的价值不在于创造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业绩,而在于解决了多少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需要更多像朱国飞这样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实干家,用坚守与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基层答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