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凉山州冕宁县富林镇开展的森林防火演练引发广泛关注。这场实战化演练不仅检验了当地应急响应能力,更凸显出森林防火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通过分析演练过程,我们既能发现当前防火体系的亮点,也能识别出需要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
防火设施布局的精准性考验
演练中暴露出部分区域防火隔离带设置与地形匹配度不足的问题。冕宁县作为典型的山地地形,需要建立三维立体的防火网络体系。建议引入无人机航测技术,结合历史火情数据,对防火通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进行动态优化,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网格化管理真正落地。
多部门协同机制有待强化
虽然消防、林业、医疗等部门参与了联合演练,但在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层面仍存在响应延迟。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至关重要,该平台应整合气象数据、火情监测、救援力量分布等关键信息,实现秒级响应的联动机制。特别要加强对乡镇级应急队伍的标准化培训,提升初期火情处置能力。
群众防火意识培养需创新
演练现场发现部分村民对新型灭火装备操作不熟练。建议将彝汉双语宣传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火场逃生技巧,组织防火明白人入户指导。同时可借鉴防火积分制等创新模式,激发群众参与防火的积极性。
科技赋能防火的实践探索
冕宁县应充分利用凉山州已建成的智能监测系统,在重点林区部署热成像摄像头和物联网传感器。演练中测试的以水灭火新战法值得推广,但需要配套建设高山蓄水网络。此外,定期开展夜间演练、极端天气演练等特殊场景训练,能有效提升队伍实战能力。
此次富林防火演练为全县森林防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压力测试。未来需要将演练成果转化为常态化防控措施,既要守住不发生重大火灾的底线,更要构建人人参与、科技支撑、全域覆盖的防火新格局。只有将传统人防与现代技防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筑牢这道绿色生态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