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凉山州冕宁县副书记毛敏作为基层干部的代表,其工作实践引发我们对基层治理的深度思考。基层干部身处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他们的担当与奉献精神如何转化为实际成效,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基层工作往往面临资源有限与任务繁重的双重压力。冕宁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县,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突出。毛敏带领团队深入村寨调研,发现交通不便制约了农副产品外销,教育资源不足影响下一代发展。这些问题考验着基层干部的问题发现能力和解决智慧。
担当精神体现在直面矛盾的勇气上。毛敏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时,遇到部分群众故土难离的抵触情绪。她组织干部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同时尊重村民意愿,创新性地采取先建后搬模式,既完成了搬迁任务,又保障了群众利益。这种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展现了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
奉献精神更需要制度保障。基层干部长期超负荷工作,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避免流汗又流泪的情况,是组织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毛敏通过建立干部轮休制度和心理疏导机制,在团队中营造了既讲奉献又重关怀的工作氛围。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基层干部既要做政策的执行者,也要当群众的贴心人。毛敏的工作实践表明,真正的担当与奉献,是把党的好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这需要干部们既保持政治定力,又具备创新思维,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价值。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