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冕宁县妇联近年来在权益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实践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权益意识薄弱制约维权主动性
部分农村妇女对《反家庭暴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认知不足,遭遇家暴时往往选择隐忍。儿童防性侵教育在偏远村小覆盖率偏低,家长对女童保护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要求妇联组织加大法律进彝乡宣传力度,采用双语普法、情景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普法效果。
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
现有妇女之家多集中在县城,南部高山乡镇服务站点覆盖率不足40%。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力量匮乏,全县持证心理咨询师仅12名。建议整合民政、教育等部门资源,在乡镇中心小学设立联合服务站,培养本土化社工队伍,运用互联网+维权模式开展远程咨询。
传统观念影响权益落实深度
彝族聚居区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残余,个别村寨女童辍学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需要发挥德古调解传统优势,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修订,设立春蕾计划专项奖学金,建立女童入学追踪档案。
多部门协同机制有待强化
家暴警情处置中,派出所与妇联的个案转接流程仍需优化。建议建立一中心多站点维权网络,在县公安局设立家暴案件绿色通道,法院成立家事审判庭,构建司法鉴定、庇护安置、心理干预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当前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期,冕宁县可探索将妇女儿童发展指标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考核体系,通过发展彝绣产业提升妇女经济地位,建设儿童友好社区优化成长环境,真正实现维权与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