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冕宁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径。花椒种植、高山畜牧、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规模与市场对接的挑战
虽然冕宁县已形成万亩花椒产业带和多个高山畜牧基地,但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导致标准化程度不足。部分农户反映,优质花椒因缺乏统一品牌和深加工链条,常被中间商压价收购。如何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的产销联盟,成为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
技术短板制约提质增效
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畜牧区,传统放牧方式仍占主导。畜牧防疫体系不完善、良种覆盖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牛羊出栏率和肉质等级。有养殖户表示:去年因疫病损失了30多头羊,要是有专家定期指导就好了。这说明技术下沉和人才培养仍需加强。
生态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平衡
冕宁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正处在起步阶段,过度开发可能威胁大凉山脆弱的生态环境。某民宿经营者提到:旺季时游客激增,但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守住绿水青山,需要更科学的规划。
基础设施短板显现
部分偏远村落虽已脱贫,但冷链物流不畅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一位种植大户算账:每年有15%的核桃因运输不及时霉变。交通、仓储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冕宁县正通过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本土电商平台等举措寻求突破。当地干部表示: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复制经验,要走出符合彝区特点的产业路径。随着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冕宁的特色产业正在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发展转变,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探索。
© 版权声明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