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脱贫历程全纪录:从贫困山区到小康示范县的华丽转身

木里藏族自治县曾是大凉山腹地典型的深度贫困县,交通闭塞、产业薄弱、教育医疗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发展的三大难题。如何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实现可持续发展?怎样培育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这些问题的破解过程构成了木里脱贫奇迹的核心篇章。

交通瓶颈的突破成为木里脱贫的首要课题。过去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写照在这里尤为贴切,全县行政村通硬化路率不足30%。通过实施交通大会战,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00余公里,形成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不仅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更打通了农产品出山的最后一公里。

特色产业的培育是木里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当地立足生态优势,重点发展高山中药材、特色养殖和生态旅游三大产业。松茸、虫草等林下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藏香猪、高原牦牛形成完整产业链,泸沽湖景区带动周边7个乡镇发展民宿经济。这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使群众年人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

民生短板的补齐彰显脱贫成色。新建改建的42所标准化学校让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实现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让1.2万群众住进安全住房。特别推行的双语教育+技能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能力。

如今的木里县,传统藏寨与现代民居相映成趣,特色产业园区机声隆隆,乡村旅游接待点游人如织。这个曾经的贫困县正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的新定位,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其成功实践表明,只要找准路径、久久为功,深度贫困地区同样能实现后发赶超。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