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县溜姑乡党委书记工作纪实: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路人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基层干部如何因地制宜破解发展难题?会东县溜姑乡党委书记以实干担当交出了一份答卷。从产业转型到生态保护,从文化传承到民生改善,这位领路人带领干部群众探索出一条符合山区特点的振兴之路。然而,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仍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产业同质化等共性挑战。

产业振兴如何突破资源约束

溜姑乡地处偏远山区,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党委书记带队调研后,推动发展高山中药材种植,建立合作社+农户模式。但山区交通不便导致物流成本高,冷链仓储不足造成产品损耗。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产业路,引入电商平台拓宽销路,逐步打通产业链条。目前全乡已建成5000亩种植基地,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平衡

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区,溜姑乡面临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通过推广猪沼果循环农业,关停小散养殖场12家,建成生态果园2000亩。但部分群众对转型存在抵触情绪,乡党委组织党员带头示范,开展环保知识培训,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全乡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8%,获评省级生态示范乡镇。

乡村治理如何激发内生动力

针对空心化严重问题,创新推行乡贤理事会机制,吸引23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建立积分制管理,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纳入考核。但文化设施利用率低、留守老人服务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通过改造闲置校舍为文化礼堂,组建志愿服务队,逐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从溜姑乡的实践可见,乡村振兴需要既把准政策方向,又立足地方实际。党委书记作为领头雁,既要破解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等硬件瓶颈,更要解决思想观念、治理机制等软件问题。通过党组织引领、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三维联动,才能让乡村振兴真正落地生根。未来仍需在特色产业培育、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绘就更加美好的山乡新图景。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