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县杜晓阳事迹:一位基层干部的坚守与奉献

在四川凉山州木里县这片贫瘠却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杜晓阳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着基层干部最动人的篇章。这位扎根山区的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却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

交通阻隔下的民生突围
木里县地处横断山脉腹地,98%的村庄散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杜晓阳带领村民开凿悬崖公路时,既要克服塌方频发的自然威胁,又要解决资金短缺的现实难题。他创新采用村民投工+政府补贴模式,最终让17个村组告别了人背马驮的历史。这种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案例。

产业扶贫的破局智慧
面对守着金山饿肚子的困境,杜晓阳发现传统种植模式难以为继。他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引入高山中药材种植技术,却遭遇保守思想的阻力。通过建立党员示范田,他让村民亲眼见证亩产收益从800元跃升至5000元。如今木里的松茸、重楼等特产通过电商走出大山,但如何延长产业链仍是待解课题。

教育短板的攻坚之路
“最揪心的是看见孩子辍学放羊。杜晓阳推动控辍保学行动时,既要应对家长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又要解决寄宿制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他创造性地实施双语教学+技能培训模式,使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至99.3%,但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仍是制约发展的深层瓶颈。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杜晓阳又开始探索生态旅游新路径。他带领村民改造藏寨民宿,开发徒步线路,却面临同质化竞争的挑战。这位总说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的基层干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奉献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对每个民生细节的执着守护。

当晨雾中的木里县迎来新一天的曙光,杜晓阳又踏上了走访农户的山路。这条路上,有未消的积雪,有陡峭的悬崖,更有一个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初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