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县特木里中心校长专访:教育扶贫路上的领航者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教育扶贫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喜德县特木里中心校长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教育扶贫的真谛。面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这位领航者如何带领师生突破困境?这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特木里中心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的多方帮扶模式。校长带领团队争取到价值200余万元的教学设备捐赠,使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但硬件提升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些资源真正转化为教育质量,成为新的挑战。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该校创新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师培养策略,一方面选派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跟岗学习,另一方面邀请教育专家进校指导。校长特别注重培养本地教师队伍,通过建立师徒结对机制,使青年教师成长周期缩短了40%。然而,教师待遇偏低导致的人才流失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痛点。

教育理念更新决定着扶贫的深度和广度。特木里中心校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彝族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机融合。校长推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知识体系构建,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在控辍保学方面,校长带领教师走村入户,建立一生一档跟踪机制,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同时创新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亲眼见证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这种情感+实效的双重策略,使该校入学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以上。

教育扶贫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而是通过教育激发内生动力。喜德县特木里中心校长的实践表明,只有将外部帮扶与内部改革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这条路虽然艰辛,但正如校长所说: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闪烁着改变命运的希望,这就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