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雷波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法治建设新路径。然而,在实际推进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创新和实践探索两个维度寻求突破。
产业发展与法律保障的衔接问题
雷波县依托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但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合同签订等法律知识掌握不足,容易引发产权纠纷。县司法局通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全县17个乡镇开展专题普法培训,重点讲解《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规,帮助村民规避经营风险。同时,建立一站式法律服务站,为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提供专业指导。
基层治理与法治融合的实践难题
传统习惯与现代法治的冲突在民族地区尤为明显。雷波县创新推出德古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遴选通晓民族习惯的调解员,将民间调解协议纳入司法确认范围。这种兼具包容性和规范性的做法,既尊重了民族文化传统,又确保了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县法院数据显示,该模式使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92%。
公共法律服务覆盖不足的短板
山区地理环境导致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为此,雷波县打造智慧司法平台,开发双语普法小程序,提供在线法律咨询、文书代写等服务。马颈子镇试点运行的法治夜校,利用晚间农闲时间开展案例教学,累计培训群众超过6000人次。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偏远村寨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平衡挑战
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过程中,雷波县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实行法治化评估,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目前已完成8个传统村落的法治化改造,既保留了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消防安全等法规要求。
雷波县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需要法治护航,而法治建设也必须扎根乡村实际。通过制度创新与服务下沉,正逐步构建起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未来还需在法治人才培育、执法效能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