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雷波县唐琴:探寻非遗传承人的艺术人生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有一位名叫唐琴的非遗传承人,她的双手承载着彝族传统艺术的精髓,却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重重挑战。这位民间艺术家的故事,折射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未来。

唐琴从小跟随长辈学习彝族传统刺绣和银饰制作技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着这门祖传手艺。她的作品融合了彝族古老的图腾符号与现代审美元素,每一针一线都诉说着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然而,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这样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传承人老龄化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像唐琴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而年轻人对学习传统技艺缺乏兴趣,导致传承链条出现断裂风险。同时,传统手工艺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在市场上面临着工业化产品的激烈竞争,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难以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

非遗项目的商业化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也是一大难题。过度商业化可能导致技艺失真,而完全不考虑市场需求又难以维持传承人的基本生计。唐琴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尝试将彝族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用品,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但基层保护措施仍有待完善。雷波县近年来加大了对非遗项目的扶持力度,但资金支持、宣传推广等具体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非遗传承需要更多像唐琴这样既懂技艺又愿意传授的活态传承人,更需要全社会形成保护传统文化共识。

唐琴的艺术人生提醒我们:非遗保护不是简单的技艺保存,而是文化血脉的延续。只有当传统技艺真正活在当下,融入现代生活,才能避免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这需要传承人、政府、市场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为非遗文化创造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