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强木里县:一位基层干部的扶贫故事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木里藏族自治县的扶贫故事正在被一位基层干部默默书写。杨瑞强,这位扎根贫困山区的共产党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在脱贫攻坚战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交通闭塞与产业困境
木里县地处横断山脉深处,看到屋,走到哭的民谣道出了当地交通的艰难。杨瑞强初到任职时,面对的是村民出行难、农产品运不出的双重困境。他带领团队实地勘察,协调资金修建通村公路,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为解决技术短板,他多次邀请农技专家进村指导,建立起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

教育扶贫的持久战
走访中杨瑞强发现,许多贫困户子女因贫辍学。他推动建立教育帮扶基金,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说服家长让孩子重返校园。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他协调城区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并争取社会力量捐建爱心书屋。在他看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最有力的武器。

扶贫与扶志的辩证关系
面对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杨瑞强创新开展脱贫示范户评选,组织村民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他常说:扶贫不是给钱给物,关键是激发内生动力。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他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

在杨瑞强的办公桌上,一张泛黄的木里县地图标注着所有贫困村的位置。如今这些标记大多已换成笑脸符号,见证着这位基层干部八年如一日的坚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精准扶贫需要俯下身子的温度,更需要仰望星空的远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